紙質和PET介質膠片能走多遠
紙質和PET介質“膠片”,是區別于傳統銀鹽膠片的一種新形式“膠片”,通過宣傳“技術創新”、“環保無污染”,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并且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部分地區的某些醫院已開始使用紙質或PET介質“膠片”。
但紙質和PET介質“膠片”真有那么好么?在探討好壞之前,我們應首先思考一個先入為主的認識,即紙質和PET介質“膠片”真的是膠片么?
“膠片”還是“墨片”?
膠片作為影像的記錄者,已經存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而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后,膠片開始進入醫用領域,用于記錄放射影像,一直使用至今。之所以叫做膠片,是因為它用來記錄影像的zui為核心部分是涂布在塑料片基上的感光乳劑層。感光乳劑層中均勻分散著感光顆?;蚋袩犷w粒,所以能夠在打印過程中呈現不同的灰度變化,從而輸出放射影像。
而紙質和PET介質“膠片”是通過噴墨技術或墨粉激光打印技術在塑料片上打印放射影像,通過調節不同位置墨點的密集程度實現不同的灰度效果。雖然zui終在塑料片上打印出來的影像跟膠片比較類似,但完全不是采用感光乳劑層成像技術,所以根本不能稱之為膠片,稱之為“墨片”更加貼切。
不過,如果紙質和PET介質“膠片”真有宣傳得那么好,不僅“技術創新”而且“環保無污染”,是“墨片”其實也無所謂。但真有那么好么?
技術創新?環保?
其實紙質和PET介質“膠片”根本談不上“技術創新”,因為多年之前很多國外廠家就已經開發了在相紙上打印醫療影像的產品。還有正如上面提到的,紙質和PET介質“膠片”采用的是噴墨技術或激光打印技術。但無論使用哪種技術,歸根到底使用的都是紙張打印機。而紙張打印機和相應的打印技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辦公領域均已經使用多年。將其應用在醫療影像打印上,這能稱之為技術創新么?
另外,它也并不環保。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琳達·莫里斯瓦教授曾領導的一個健康實驗證明,空氣中的微粒程度在打印機工作時比不工作時要高出很多。同時打印機在工作時釋放出的細微顆粒被人體吸入時可以有效滲入肺部,危害人體健康。
在沒有技術創新,也并不環保的情況下,看來紙質和PET介質“膠片”是無法在未來取代傳統膠片了。那么它有可能占據一席之地甚至和傳統膠片分庭抗禮么?
潛在危害
在探討上述的可能性之前,先說一下膠片在診斷時的重要性。
放射診斷是診斷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決定了患者的治療方式和手段,診斷介質作為放射診斷的依據,要對其質量嚴格要求,否則將增加誤診的可能性。
那么紙張和PET介質“膠片”的質量如何呢?大量的實例證明,和傳統銀鹽膠片相比,無論從影像動態范圍,還是從影像清晰度、對比度及灰度層次等方面,紙張和PET介質“膠片”的影像質量都遠遠低于傳統膠片。其打印的影像不管是用于診斷還是發給病人,都有增加誤診的可能行,不僅損害病患利益,還可能增加醫患糾紛。
真實案例
那么,某些醫院在使用紙張或PET介質“膠片”后,具體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
2014年7月,西南某醫院使用了某品牌紙質打印機輸出全院的影像。在使用過程中,醫生發現輸出影像質量和以前使用的干式激光膠片打印相比相差很大,根本達不到診斷質量要求,無法滿足診斷與臨床的需求,還大大增加誤診、漏診率。
2013年1月,西南某醫院全院使用紙質打印輸出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醫生發現無法用紙質膠片作診斷,即使借助PACS工作站完成診斷后,病人拿走紙質輸出的影像,再轉診到其他醫院,也無法被認可,只能再次作檢查。時間一長,該院接到了病人無數次關于不能轉診的投訴……
紙質和PET介質“膠片”目前存在著太多問題,或許目前,其供應商應該考慮的不是有沒有可能占據一席之地,而應該考慮紙質和PET介質“膠片”還能走多遠?
上一條: 塑料片材機使用的三大問題八項注意
下一條: 什么是APET